精熟 or 基礎 or 待加強
這是時下面臨
十二年國教最熱門的擔心話題
擔心自己是會被列入哪一等級
但是我們常因不瞭解而擔心
未來
實施十二年國教後
今年(2012年)要升國一的小大朋友
也就是目前的小學生
都就應該了解的話題
未來選讀高中職五專
將以教育會考表現做為分發基礎
會考表現
(不等同於現行之國中基測)
只分
精熟 or 基礎 or待加強
不再細分
(為了避免分分計較所造成的壓力)
"基礎 " 程度
基礎概念懂了
能理解題意
能舉一反三
這就達到基礎要求了
" 精熟 "程度
就是
學生能理解主題中
較抽象的內涵及深入的隱喻
並可做出評論
也就是
除了舉一反三外
又具學習遷移能力
" 待加強 " 程度
則是
只能表面理解
簡單明顯的訊息和題意
無法理解隱含的訊息
在這兒舉個通俗的例子
或許可以較清楚說明
題目:
畫葫蘆
(一)
如果
只能依樣畫葫蘆
只會有樣學樣
他只能算是表面認知
這應該是屬於
待加強
(二)
如果
沒葫蘆可參考
但
沒樣自己想
他可依自己認知的葫蘆
畫出葫蘆
應該就是屬於
基礎程度了
(三)
如果
表現出的作品
能讓人知道他是在畫葫蘆
而且是
有隱藏的意涵
有創意的葫蘆
或許就應屬
精熟程度了
上例僅供參考
學習時
如果只是
依樣畫葫蘆的學習方式
純粹多做反覆練習的題目是不夠的
如
仿間多數的評量卷
極多數的考古題
要達到精熟程度
並不是靠
重複練習可達成的
因此
選擇學習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主動思考的學習
能有創意的學習
才能培養出重要的
學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