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 vs. 慢
快!快!動作快一點!
或許是大人們對小孩常說的一句話,但它有效嗎?
沒錯!動作快是有效率的,但動作快一定要有前提的。
從文字解讀
快 = 心 + 決 = 心意已決
心中已有定數
當然是快得起來
但
如果還未想好
仍在思考時,那是快不來的;
有時反而是需要慢慢想,才有時間仔細想,才能想得通。
慢條斯理
或許就是這樣
若從文字解析
慢 = 心+日+目+又
不但在白"日"(光線充足時)用眼睛("目")看清楚"又"要用"心"想
每當小孩在解數學題目時,如果光是希望他們動作快是不夠的。
一定要讓他有想通的時候,只要一想通,相信它就會快完成。
想不通
常是因為數學題目的傳達是抽象的,大人的溝通也是抽象的,
聽者常是霧煞煞的,您說怎麼能夠會呢?
此時,最好的辦法,最省事的辦法,就是將抽象描述轉化為具體化。
那就是使用
圖示法(半抽象半具體) 或是用教具(完全具體) 觀察與操作。
"理解"一定要靠自己,經由自己的觀察與思考,最後才有想通的時候。
"理解"是無法用背的,如果一直依賴背功,那是無法突破盲點的。
"理解"是理出頭緒,解開盲點,清晰可見,一目了然。
快 與 慢
一定要拿捏得準確
否則,常常在小朋友想不出來的時候,卻要求他快點做快點想;
不僅無效,反而讓他更加緊張 思緒大亂。
因為思考時是要慢慢地想才能周密
如只是求"快快想"
哪能想得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