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鐘是怎麼發明呢?(補充修正版) __MPM數學 - 鄭老師 (非思不可)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是古時候的作息方式
他們需要依賴太陽
現代人卻容易忽略太陽
傳統的學習都是直接讓小孩子認識鐘面
但這樣是不容易有感覺
尤其是時鐘面一圈是12小時
但一天有24小時
又要讓他們知道一天是有2個12小時(時針繞2圈,分針繞24圈)
還有12小時制(分上午、下午)及 24小時制
天啊!
太複雜了!
這時
對小孩子來說是既抽象又複雜
如果
先讓他們了解古代沒有時鐘的時候
是怎麼紀錄時間呢?
那是有助於孩童對時間的感覺
古人是看太陽移動的位置
身處北半球的我們
觀察太陽必須朝向南方
現在通用的時鐘是依據北半球的太陽位移而設計
或許是因為北半球人較多
南半球卻有人在抗議
南半球觀察太陽必須朝向北方
有人乾脆就設計出和我們相反的
可以點入
(北半球人所謂的逆時鐘)
它們的"順時鐘"正是我們的"逆時鐘"
若不從實際觀日來說起是無法想通的
(北半球人往南觀日軌跡如下圖)
每日太陽卯足了勁
露出地平線的時候
就是卯時
日漸往上爬升至天空中
也就是白天了
當太陽爬昇到竿頂最高點
猶如干上有一點的時候
就是午時了
(如下圖)
過了午時
太陽又漸漸往西邊落下
此時西邊多加了一點紅
就到了酉時
太陽下山後
進入"晚"上
此時沒有日來照射
不就是"日免"了嗎?
再經過半夜
一日(一天)就結束了
就是子夜
此時就是子時了
又是一天的開始
隔日太陽又從東方升起
如此周而復始
日復一日
古人就是透過觀察太陽的位移
來記錄時間的經過
再將它刻畫在鐘面上
這就是最早的時鐘
將一天分成
12個 時辰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古人實在太有智慧了
如能從古人紀錄時間
發明時鐘開始認識時鐘
可能會是
一種較有感覺的認識時鐘方式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