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時間觀念

2012/03/30 12:32  分享

  光陰似箭 

  歲月如梭 

 

 

 

時間在不知不覺中一溜煙的消失了

時間的感覺

是隨著心情而有別

 

心情好時覺得時間過得很快

譬如 : 約會時 玩樂時、、、

 

心情不佳時覺得時間怎麼這麼慢

譬如 : 等待時 尷尬時、、、

 

如同一段遲到的約會時段

等人的一方覺得時間過得很慢

在趕約會遲到的一方卻覺得時間太快了

 

回想古時候

沒有時鐘時

對於時間的感覺是怎麼去溝通呢?

 

三度空間是有形的 看得見的 容易形容溝通

時間是屬第四度空間

無形的

但它確實是存在的

只能憑感覺

 

古人很聰明

每天都可看到太陽的移動

且日復一日的出現

 

每當黑夜過後黎明時分

日頭正足了勁要冒出地平線時

就乾脆稱此時刻為

 

過了時就是早

頭在之上方

此時就是

 

太陽越爬越高爬到 竹竿 的高點時

就稱此時此刻為

 

之後日頭就就漸漸往下墜落最後在西方落入地平線

此時刻可見西一點

就稱此時刻為

 

就這樣

古人就將一天分成

十二個時辰(大時)

(每個時辰就是現在的 2 小時)

 

子時(23:00~1:00)

丑時

寅時

卯時(太陽足了剛出來時) (5:00~7:00)

辰時 (7:00~9:00)

巳時

午時(太陽升到竹竿頂點時) (11:00~13:00)

未時

申時

酉時(在西邊出現紅時) (17:00~19:00)

戌時

亥時

 

古人的思維

有意思嗎?

arrow
arrow

    mpm58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